潜意识

你的潜意识正在操控着你的人生,而你将其称为命运——荣格

潜意识往往决定着我们看待事物的观点,控制着我们的行为、判断、选择,保存着我们的经验与认识,而我们往往察觉不到,也意识不到,甚至有时候觉得,我本来就是这样的。

我们的我们的眼睛、心灵时时在向外观察,不断的被动接受着外界的庞杂信息,这些信息则不断左右我们的意识,由此产生的思想和观念贯穿于我们一生的每时每刻。可以说,人的每一个当下,都在此支配之下,人是自身思想观念的奴隶,这决定了无论是肉体还是意识,“人”永远处于一个根本性的不自由状态——“昏沉”,于是,庸庸碌碌的人生自此开始。

从古典主义经济学派的亚当斯密开始算起,经济学一路走过来,越来越走向分析性的学科。例如真正冲击到经济学基础框架的便是近几年的诺贝尔奖倾向,即行为经济学的方向——经济学奖颁给了心理学家。这是经济学开始对人在经济交易中的行为以及左右其行为背后的“潜意识”的重视。

通过对社会时事、网络暴力等等问题的观察可以发现,社会99%的群体,永远处于“昏沉”状态,借用荣格的话来说—— 集体无意识 。荣格提出来的这个词,是其治学上最有影响力的一个词之一。这个词用来解释很多的经济交易行为确实恰当无比。经济学为什么起作用?和无意识相关。集体无意识,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

我们所有人所做的绝大部分事情都是一种“无意识”,这是一件人们不愿面对的事实,人们甚至会用某种理由去安慰自己。看着时光流逝,或者回顾过去,会带来显而易见的痛苦,更令人差异的是,我们一生都沉浸在逃避这种痛苦的行为中。这种情况以群体性展现时,“集体无意识”就来了。

一个简单的例子:你潜意识中、或者说你的内心,对某种言论或者观点心生讨厌,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你就会被这种情绪左右选择,当你的某个普通同事或者朋友持这个观点或者言论时,哪怕他身上具有其他优秀的品质,甚至他在未来可以对你的工作产生可以预见的帮助,你也往往会不自觉的在内心抵触他,继而不知不觉的疏远他,甚至连你自己都不曾觉察到你是在何时开始刻意疏远他的。若是在你的生活中,这种情况经常出现,那么你的人际圈子就会越来越窄、越来越扁平化,于是你某天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我怎么没有朋友?

再例如对一个问题进行判断时,你会情不自禁的被你潜意识中的偏见、情绪、想法所左右,继而影响你的行为模式,而你甚至都不曾察觉你被影响了,于是,你总是很难做出符合逻辑的判断。犹如某人因为某些米粉激进的言论而讨厌小米手机,再犹如某人因为对余大嘴的反感而去讨厌华为手机,并自此认为这就是自己正确的认知。而事实上这仅仅是因为你潜意识中的偏见与情绪替代了你的理性思考继而影响了你的判断力。

类似这样的情况,贯穿于一个人的人生,而这样的选择完全是下意识的,你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潜意识中很多东西的操控。

潜意识是一个更大更完整的心理,往往拥有比意识更为优异的分析、洞察和知识。

所以,苏格拉底以哲学的姿态提出“审视”的概念,指出“未经检视的人生不值得活”,试图让人从哲学的角度俯察自己的“习性”、深辨自己被庞杂信息入侵的的意识,让人透过理性思考超越自我观念的奴役,审视生命的意义,使自己不在为偏见、习性左右,让我们得身心得到真正的自由与解放,继而过的真正的、不被习性干扰的判断与认识。

当潜意识被察觉、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荣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