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被迫改名:请问沈哥,怎么理解这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已。从字面上看,是不应该学习,但是这么理解应该不对[笑哭]望沈哥解惑
答:
在庄子看来,“知”是物面、表象,庄子这句话的本意是说人的学习,不应过于执着于学习物面认识表象,而应求“道(规律、本质)”,否则即本末倒置,只会为“知”所役。求知的目的是什么,是掌握和认识“道(本质)”,所以求知的根本在于悟“道”,知要为道服务,所谓“知道”也,学习要理清这个主次关系,如果本末倒置,那就是以有涯随无涯了,这在庄子看来就是无用的书呆子死学问。
其实庄子在书中对这话自行做过解释,例如在缮性篇中说物物而不物于物,在山木篇中说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强调要以物为物、不为物面所奴役,那么我们的身心就不会因物面而受累,就不会“殆己”。
庄子这个思想的出处,其实是老子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而佛家也有类似意思的话,例如金刚经中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理解了老子这句话,也就清楚庄子在说什么了。
图里说话这人,估计连庄子都没读过,所以才会在不了解庄子整体思想的前提下去断章取义的去抨击庄子的求知观,而他的抨击内容,却恰好落在了庄子真正的所反对问题上,可谓时隔两千年,被庄子啪啪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