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哈哈,大约一个月前,向您问了那本关于庄子的书,现在正断断续续的看。向您讨教一个问题:我觉得庄子老人家的一些观点并不适合现在的年轻人,例如“出世”(我不知道怎么表述,引用个佛教用语),就连您的用户名“散木”都是这个观点的一个分论点。应该怎样去理解这些观点呢?
答: 你说的是庄子常常谈到的“无用之用”。"散木”,也是讲无用之用。但庄子的无用,有很多层不同的含义。
首先,其实配合老子,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老子十一章说,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车毂因为有看似无用的中空部分,才真正起到了的作用。陶土成器,器皿正因为有中空,才能发挥其本身的作用。门窗中空,房屋才有作用。“有”之所以能有用,恰是因为“无”。此为无用之用。
其次,无论是齐国标树、商丘大木,还是支离疏,这三个故事大背景都是身处乱世又逢嗜杀君主,重点问题在于处世存身。意思是说,当人或物对于他人有利用价值之时,则产生了用处。而这种用处会损害自身,比如被砍伐、被杀。在于告诉入世者如何保全身心、出世者如何不受世俗之害,这都是“逍遥”的前提。
第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庄子的反有用,反的是世俗之用。世俗之用,不过为小用,为器。无用之用,是自然之用,为大用,为道。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橘,以为柱则蠢。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散木因为为俗世无所用,所以才会长寿,才被留在自然,为自然而用,成为防止水土流失、并能为各种动物以及活路行人挡风遮雨、遮阳庇荫的大用之物。
南郭子基隐机而坐,仰天而嘘,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㪚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