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个纬度,讲一下《管子·轻重戊》中的一个故事:

第一个纬度,普通百姓纬度:
齐国和鲁国、梁国经常产生矛盾,齐国人一直想干F鲁国梁国。
但是呢,我们发现管子和桓公根本不把当回事,不仅不当回事,桓公居然还开始贪图享受,大肆花钱购买鲁国梁国的丝绸做衣服穿。不仅如此,他还令左右近臣也穿、我们普通人也穿。并且还下令齐国不准丝绸,必须买鲁、梁二国的丝绸,简直就是直接给人家送钱嘛,太令人气愤了。
管仲更坏,居然还下令说商人如果给他从鲁、二国贩来一千匹丝绸,就给人家三百金;贩来万匹,给三千金。简直就是浪费国帑。人家鲁、梁二国现在光做丝绸就发财了,都不用征(禾兑)了,太幸福了。
管仲总做这种没有用还浪费上的事,都做了两年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难道就为了在国际上赚的个好名声?

第二个纬度,原文的决策者纬度:
桓公说:“鲁国、梁国对于我们齐国,就像田边上的庄稼,蜂身上的尾螫,牙外面的嘴唇一样。现在我想攻占鲁、梁两国,怎样进行才行?”
管子为桓公以谋划说:“鲁、梁两国人,从来以织绨为业。您就带头穿绨做的衣服,令左右近臣也穿,普通人也就会跟着穿。您还要下令齐国不准织绨。这样,鲁、梁二国就将放弃农业而去织绨了。”
管仲还对鲁、梁二国的商人说:“你们给我贩来绨一千匹,我给你们三百金;贩来万匹,给三千金。”这样,鲁、梁二国即使不征(禾兑),财用也充足了。鲁、梁的国君听到这个消息,便要下令开始织绨。
13个月后,管仲派人到鲁、梁探听。两国城市人口之多使路上尘土飞扬,十步内都互相看不清楚,走路的足不举踵,坐车的车轮相撞,骑马的列队而行。管仲说:“可以拿下鲁、梁二国了。”
桓公说:“我该做什么?”管仲回答说:“您应该改穿帛料衣服,同时国中任何人不准再穿绨。还要封闭关卡,与鲁、梁断绝经济往来。”
10个月后,管仲又派人探听,看到鲁梁的人们逐渐地陷于饥饿。两国命令停止织绨而务农,但粮食都不能在几个月内生产出来。鲁、梁人买粮每石要花上千钱,而齐国粮价才每石十钱。两年后,鲁、梁两国人十分之六投奔齐国。
三年后,鲁、梁的国君也都归顺齐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