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这个问题很难回答,难到你无论怎么回答,都可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存在不合理性,因为这个东西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所以如果想回答这个问题,也只能宏论一下,想要细化讨论,则只能拿出具体的厂商产品,从这个产品出发去谈去进行具体的讨论。
宏论下做框架讨论的话,那么首先,厂商在它所立项产品产设想阶段,必然要先决定出它的用户群:该产要面对什么类型的人群、为这个人群去提供怎么样服务,等等。为了这个决定,产品在立项和测试阶段,必然要去大量的用户调研,根据用户群的需求和反馈对产品进行设计设,后续的运营里还会随时根据用户群的需求进行调整。从这个层面来看,是厂商帮用户做好了选择。
其次,用户会根据自身需求去做选择。什么是用户自身需求呢?一般而言,作为用户来说,欲望无穷而资源有限,所以用户需求选择的基本原则往往为在自身有限的资源(时间、精力、预算)内,获取自身期望效用的最大化,这就是用户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选择观会被自身以往的经验、价值观、情感等等因素影响,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去判断自身期望效用值,当这个自身期望效用值被满足,就可以称之为满足自身需求。从这个层面来看,是用户自己做选择。
事实上,任何选择都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厂商的调研、宣发、行销和用户的自身期望效用值相互作用,形成最终选择。
当然,以上只是笼统而言,难免疏阔。这个问题是个大课题,是所有厂商和行销行业永恒的话题,细化来谈的话,足够做几个企业行销类的大论文了,几句闲言碎语,着实难以全方面阐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