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什么技巧呢?
- 好读书不求甚解。越是不懂的书,开始的时候越不要求懂,硬着头皮读下去,终究会读懂。
- 以时间为目标,不以数量为目标。比如每天读书两小时,不求页数,只求时间达标
- 坐公共交通上下班可以挤出很多读书时间,又环保。按一个星期读一本书计算,一年可读50本书。
- 着重读对立观点的书,水平提升的很快。比如价投和趋势一起读,正经和西经一起读。
- 读书不是收集观点,而是学习形成观点背后的思维方式。你当然可以不同意作者的观点,甚至找出他形成观点的思维漏洞,这书就读通了。
我能清楚地明白并理解他这些话是在说什么、他说的这些出于怎样的考量以及到底是在表达什么,所以我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但他这个话不太好理解,单从这话字面上看,我就猜到会有不少人反对他的观点。这就是表达者与倾听者二者的思维和认知差异性的问题了。 读书经验其实和人生阅历一样,读书少、阅读经历少,往往就很难清晰地理解某些人对读书方法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因为他自身缺乏阅读经历。 例如第一条,他想说的是: 对于一些人而言,面对晦涩难懂的书,会提不起阅读兴趣,提不起阅读兴趣,自然读不下去,也因此就丧失对这本书学习的可能性。但这本书又有用,怎么办?那就不要先想着一开始就弄懂它,先强迫自己去读,不明白不要紧,但先读下来、读熟,把书印进脑子里形成强制记忆。只要它印在了你的脑子里,那么在阅读了一些其他书、经历了一些事后,你可能对书中的一些知识道理瞬间就明白。 这就如同古代私塾蒙学,不要求孩子一下搞懂所学之书,但会强制孩子先背熟,不懂不要紧,只要书进了脑子,曾经不懂的章句在不断的经历和实践中,就会慢慢变得明白通达。 图里作者只是把这个观点凝炼成了一句话,而过于凝炼就容易产生歧义。 其它几条我就不展开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