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国因为某些技术相对落后,只能生产汽车,却生产不出汽车发动机,甲国所有汽车必须进口敌对国汽车发动机进行装配后,汽车才能正常使用。
甲国某企业经过多年研发,发明了火车技术,而其火车技术相对于敌对国的火车技术要更加先进一些。敌对国不能容忍绝对技术无法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开始要求甲国共享火车技术。甲国不同意。于是敌对国开始对甲国提出制裁,制裁方式是降低、限制甚至切断对甲国的汽车发动机出口。
几个月后,甲国某企业通过大量烧钱,对外宣称自主研发出了自有发动机,并称,可以替换到现有汽车上使用。同时声明,如果敌对国不限制或者切断汽车发动机出口,则不会使用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替换进口发动机,自研发动机只作为迫不得已下的备用。
对此,敌对国并未做出明确表态。但甲国的部分国民则开始抨击该企业,称该企业的自研发动机只闻其名未见其实,是忽悠,是垃圾。同时,因为该企业生产的汽车价格比较贵,甚至已经跟进口汽车等价,导致甲国部分国民经常抨击该企业没有良心、没有责任心,坑害消费者。而当有人提出该企业的汽车生产和自助发动机研发需要大量金钱做支撑、该企业需要通过持续高价回收研发资金以支撑后续研发时,就会有部分甲国国民对比进行质疑,该部分国民认为,企业研发是企业的事情,跟消费者没关系,消费者没必要为企业研发买单,并认为说这种话的人都是脱离了群众、脱离了消费者,在为资本家站台讲话。
后来,敌对国真的切断了对甲国的发动机出口,甲国迫于无奈,只能用该企业的自主发动机技术生产国产发动机装配汽车。事实证明,国产发动机对比敌对国的发动机,确实存在性能、耐用度等方面的差距,用敌对国发动机,一台可以用十年、每小时可以达到5百公里时速。而该企业的自研发动机一台只能用5年,每小时只能达到1百公里时速。但起码是比没有发动机、只能用马车、自行车进行生产要好的多。不过因为刚刚起步生产,再加上研发成本问题,国产发动机价格很贵,甚至比性能和耐用度更好的敌对国发动机都要贵上一些。
于是,甲国部分国民不高兴了,认为产品性能这么差、耐用度这么差,果然我们之前没猜错,自研的发动机就是垃圾,而且还卖的那么贵,比进口的都贵,简直就是丧良心。这样的产品,谁买谁傻逼。于是开始抵制该企业产品。
这时候,有人站出来说,我们应该支持国产发动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抗住敌对国的制裁。但这种观点和言论迅速被抨击,抵制国产发动机的国民表示,说这种话的人太无耻了,一定是收了该企业的钱,为资本家站台,替资本家说话,忽悠大家花冤枉钱,是资本家的走G。我们消费者为什么要为该企业研发去买单,何况它的产品并不如进口产品。
在这种大环境下,该企业因为研发成本难以回收,导致发动机研发无法迭代,技术停留在了原地踏步。几个月后,因为资金难以为继,该企业只能放弃国产发动机研发。
于是,甲国又开始从敌对国进口发动机,但敌对国提出,想进口可以,共享火车技术。甲国只好强制该企业讲其自主研发的火车技术共享给敌对国。
最终,甲国失去了在汽车发动机领域的探索能力,并失去了火车技术的控制权,继续停留在了敌对国的技术下游,继续沦为了产业链的末端。
分清什么时候该立身国家角度看待问题、什么时候该立身自身角度看待问题,对于很多人而言,很难,这关系到一个人的视野与格局。
人要葆有初心,亦要通人情。葆有初心,那么就处无为之事,得浩然之气,通晓人情,则合内外之德,进退自然,不伤真性。
通晓人情但无初心,那么就是老滑头,是乡愿,是老于世故;有初心但不通人情,那么也是个可爱的呆子,伤痕累累终究含恨不得其善。不通人情,伤痕累累,红尘喧嚣,终究会磨灭那颗初心。
两只狼进入草原,一只狼很失落,因为他只看得见草,看不见肉,这是视力;而另一只狼却很兴奋,因为他知道有草原就会有羊,这是视野。
很多时候,人与人的差距就在于,有些人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价值。
你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毕竟人与人的认知能力不同、视野不同、思考问题的层次也不同,我可以理解你对我观点的不认同。什么是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企业从全局出发谋划实现目标的规划。战略有明有暗,有务虚有务实,有单独的产品战略,也有整体的发展战略。
一个已经成熟的战略规划人人都看得到,这是视力。而真正让人与人拉开差距的,是那些绝大多数人发现不了的东西,这是视野。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拥有的只是视力,而不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