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在大学想做一个不争不抢的人难,那些本来是公平竞争的东西,都变成了提前预定暗箱操作,就连贫困生补助都变成了谁录取进来的分数高谁得,谁是班干谁得,谁是学生会谁得,太恶心了,作为旁人,我只能说恶心
答: 大学就是个社会缩影,一些东西都是各种利上益勾连人情牵扯的耦合。想要改变,必然要有人如谭嗣同那般敢于决绝的牺牲,而牺牲,却又往往未必能够改变什么。这种情况下,又有几个人会选择牺牲呢?
游戏规则,你可以不认同,但是身处这个游戏,你必须要遵守,要熟悉它,熟练它,运用它,让它变成你前进的阶梯。毕竟,你只有通过游戏规则走到了一定的地位上,你才能具有改变游戏规则的能力。
而事实上,当你通过熟练运用游戏规则走到了一定的地位上,成为规则的既得利益者后,你又会沉迷于规则给你带来的利益与权势,此时,你爱这规则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想去改变它?又怎么会为了改变它而牺牲自己的一切。人性往往于此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中国三千年著史,晋代汉,唐平隋,清灭明,严嵩杀夏言,徐阶伏高拱,张四维斗张居正,更迭之下,最终不过是新的地主替代了旧的地主而已。人人都恨既得利益者,人人都想称为既得利益者。也正因为如此,教员才更显伟大。
问: 不奇怪,就是看到骂原楼主的那个人有几个回帖真的是无法形容
答: 骂楼主的,有问题,楼主也有问题。只不过他们的问题不同罢了。
做人嘛,要[[名词解释#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同其流,而不合其污。内在清醒保持原则是好事,我十分支持,毕竟人要有点主心骨。但外在还是要尽量合群,不要显得过于遗世独立,这样容易被孤立和排挤,而失去太多机会和可能。
这个社会、哪怕是学校,它就是一个烂泥塘,你要学会在烂泥巴里活着,你既要警惕自己不要变成烂泥,但也不能离的烂泥远远的。自己变成烂泥,丧失原则,距离烂泥太远,你又达不成目的,毕竟这世界不存在绝对意义上单枪匹马打天下的人。
再转一次吧,有句话,得说给大家听听: ==为人处世,在不涉及绝对原则的前提下,要尽量做一个清醒的糊涂蛋,尽量别去做一个糊涂的清醒者。看看这个社会,大部分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个体,都是后者。==
问: 学习了,我一直以为在面对某些尴尬诚实正直不愧自己就行
答: 要诚而不实,正而不直。 曲则全,洼则盈。直是相对的,曲是绝对的,一些局部看很直的东西,大到一定程度,必然存在曲变,所谓[[名词解释#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曲成万物而不遗,故神无方易无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问: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答: 这个世界,能做到这个的,只有圣人。哪怕大贤都做不到。我认为,我们普通人,不需要追求这个,也不可能追求得到,普通人,是尽量在如人意与愧于心之间,寻找一个平衡。可有小愧而成其人意,可抛人意而离其大害。一家之言,权做一笑。
问: 有时候真的就是问心无愧反而错过了许多事。
答: 是啊,“问心无愧”,有时候也会害人的。所谓专任智则贼,固守信则愚,偏施仁则懦,恃勇力则暴,令过严则残,五者兼备,用之各当,斯为才德之将嘛。
明李贽《焚书》曰: 但知小人之能误国,不知君子之尤能误国也。小人误国犹可解救,若君子而误国,则未之何矣。何也?彼盖自以为君子而本心无愧也。故其胆壮而志益决,孰能止之?故余每云贪管之害小,而清管之害大;贪管之害但及于百性,清管之害并及于儿孙。余每每细查之,百不一失也。
清汪辉祖在《学治臆说》曰:尝有洁己之吏,傲人以清,为治务严,执法务峻。雌黄在口,人人侧目。一事偶失,环聚而攻之。不原其过所由起,辄日廉吏不可为,夫岂廉之过哉。盖清近于刻,刻于律己可也;刻以绳人不可也。清不可刻。
清刘鹗《老残游记》曰:清廉人原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我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
当然,以上也只是一个角度的警惕,不可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