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也者,天下之大体。和也者,天下之达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就标明的儒家的人生价值,那就是致中和,位天地,育万物。用中庸里另一句话表述,就是赞天地之化育,为天地参。
仁智勇,三达德。达什么之德,达道之德,实践致中和,位天地,育万物的参赞事业之德。并不是你知止定静,心态归零,达到未发的状态,就一定成功。成功不这么容易。没有仁智勇的配合和努力,零仍然是零。成功是干出来的,不是空想出来的。周易称贞为事之干。三达德,勇字为干。这个理许多人都不明白。
君子之中庸,君子而时中也。小人之中庸,小人而肆无忌惮也。不仅仅君子有中庸之知,小人亦有中庸之知。君子之中庸,君子用中以达道,用时而中的,用勇以行仁。小人之中庸,用中以行恶,用时以消阳,用勇以为百姓残。所以,倭人侵华,其将军亦曾静坐数日以求中,但大军所过,一面摧枯拉朽,一面生灵涂炭。以为三达德少个仁字,所以其为恶亦无所不尽其极,此之谓肆无忌惮。中庸固是成功之道,君子用之必中以行仁,小人用之肆无忌惮以害世。用中而能知能勇,有必成功理。君子行之以为仁,所以成参赞天地之功。小人行之以肆无忌惮,所以成生灵涂炭之恶。走一步是圣贤,走一步是魔鬼,一念仁是圣贤,一念恶是魔鬼,能不慎哉!
我喜欢用零极限状态解释中。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喜怒哀乐之未发,便是不零态。但零态所发,可善可恶,而且都有可能成功。你经过自身理性认识,达到零态,并在零态下去考虑如何去杀人放火,不被人发现。这个你做成功了,这也是一种中庸,这个应该是孔子所说的小人之中庸者,小人而肆无忌惮也。应该这么理解孔子所谓的小人之中庸。因为中庸地做坏事,成功率是很高的,所以才可达到肆无忌惮的状态。君子之中庸,所达到的境界是随心所欲不逾矩;小人之中庸,所达到的境界是肆无忌惮不择手段达到目标。中字的解释,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这个发是选择性的。所以,君子有三达德,曰仁知勇。仁,是规范智勇的。小人没有仁,由中而发,仅仅依靠智勇,有时候也可能成功,但小人的成功,必然危害百姓利益,危害国家利益。这就是小人之中庸。小人,有时候亦有大智大勇,没有大智大勇,安足以危害整个国家。能大奸大恶者,皆有大智大勇。贼虽小人,智过君子。何况国贼。
小人敢于肆无忌惮,亦是因为经常尝到肆无忌惮的好处。因为君子谨小慎微,他们肆无忌惮,所以,许多场合下,君子退而小人进,天下所以有否时。仁智勇三达德,关键在于勇字。君子不乏仁,亦不乏智,往往在勇字一环节,太多犹豫徘徊,最后丧失机会,反为小人所制。周易称贞为事之干。柔木难以支百尺之台。历史上君子小人之争,往往小人多胜,而君予多败。实际当问的是,古来君子勇者有几人?能做到不谨小慎微的有多少?能做到洒脱自如的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