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怎么说呢,这个问题,其实最终也是回归到两个层面上,精神、物质。 但因为个体差异、环境差异、认知差异、三观差异等等,每一个有钱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也是不同的,不可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标准。 所以,我也只能谈谈我自己:
物质上,基本达到了99.9%自由,除了类似纯钻比基尼、怀素圣母帖、Patek Philippe Caliber等这类极其变态的奢侈品或者古董外,正常的人类社会商品已经不存在是否买得起的问题了,普通人做梦都想买的东西,只要我想要,就能买;别人攒一年钱买来自己特别喜爱的东西,我随便刷了卡能买一堆。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物质层面只能谈得上幸福,但谈不上开心。因为对物质上的东西,没有太多感觉了,没有惊喜、没有意外,缺乏对物质“得到”的幸福感,这其实是个蛮糟糕的事情。这不是凡尔赛,而是如实描述。 当然,也仅此而已。这点糟糕也只是物质的极大丰富下的一个小小的不惬意,更多的,还是惬意。 有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只要我愿意,今天可以让我的侄子外甥去英国留学,在英国不开心,那我也可以明天再让他们去美国留学;我在上海不开心了,可以立马飞去青岛的别墅去找朋友喝一顿;再觉得青岛的海边凉,可以立马飞去三亚洗个澡,不需要在意时间成本、金钱成本。商场里看到再贵重的东西,都可以让售货员拿出来看看,不用担心弄坏,因为赔得起。车行里,没有不能试驾的车,不用担心销售拒绝,因为都买得起。萧邦宝玑蒂芙尼,梵克雅宝宝格丽,就如同吃个路边摊喝瓶矿泉水一样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信贷求我贷款,银行上赶着给我提额信用卡。
心态上,也难免会有一些优越感和自豪感。无论走到哪里,腰板都很直,也不怕事,因为绝大多数事都能用钱解决,而钱我不缺。
精神上,虽然人不存在绝对的精神自由,但相对而言,确实能感受到比较宽展的自由与富足 。 因为没有物质上的制约与掣肘,基本可以做到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读书,有更多的精力深入自己喜欢的领域。拥有更多的思考时间。拥有了更好的人脉资源,可以毫无后顾之忧、不计得失地对自己喜欢并认真钻研的学问进行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可以跟古文专家聊古文、可以跟哲学教授谈哲学、也可以跟国画书法大师论技艺,因此也更容易出成绩。不需要强迫自己做不感兴趣的事,不需要堕落自己做突破底线原则的事。 不再需要所谓的物质“品牌”为自己装点门面,买它们只是单纯的把这些外物当做“用品”、“工具”使用。可以低调,也能够随时高调。 可以穿着一身二十万的定制西装在雪地里翻滚,也可以穿着一身二十块的短裤背心吃高档餐厅,心里不会因此存在任何的芥蒂也不会在意他人的眼光。 很少再被欲望制约,很难再被利益迷惑,也基本不会因为利益丧失理智和判断力。能更加自由的说真话,也能对面临的各种问题做出更加相对客观的判断,也更容易在面对诱惑时保持本心做到透过现象分析本质。 因为不需要再在物质上斤斤计较,也没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困顿,因此家庭也更加的和睦,夫妻精神上的交流也更多,婆媳关系也维护的更好,和朋友亲戚的之间也更加的融洽。可以不求回报地帮助亲戚朋友,因此而使家族内的小字辈的未来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同时,内心也有了更多的的淡定与从容。
其实还有很多,就不多说了。 但我也想说,虽然一般而言,想要超越物质,必须先得拥有物质。但内心自由的必由之路,未必只是财富自由。古往今来,财富不自由而内心自由之贤者,也不在少数。只能说,财富自由是内心自由的其中一条路。